對台大最近逝去的青春生命

台大歷史系484有毒ㄚ

非常戳中,不單單是台大歷史系,師大其實也是差不多的。這就是回到整個台灣對「教育」的中心價值。

類似情況在社會學、社會學科類也是很雷同。但我覺得在台灣的知識架構下,歷史又更偏折於文學的範圍;於是乎就會有很大程度有一群人,他們不懂學歷史到底能夠替這社會貢獻什麼計策——他們反過來開始不斷張揚和壯大學歷史這門科目有多麼重要,把這股精神都完全灌進現行的國高中課綱裡。

說句老實話,真的只是多增加幾倍的話題,讓這些國高中的歷史老師們,又好像看見眼前有一道光,多了自我價值的鞏固,披上更有層次的使命感,告訴這些在教學現場,屢屢挫折的老師們,學歷史是有用的,告訴他們這些,學生會懂得批判性的思考——但其實「公民與社會」這門科目,一樣可以訓練批判思考。

但充其量,我們從頭到尾都沒在重視這個學科。學術場域內,文化資本可不是各座山頭平起平坐;台灣還有個藍綠和立場的分割,還有一群不願意放棄外蒙古的中國史論者,還有一群覺得講台灣史等於台灣獨立的學術圈⋯。

只有在每次政府遇到輪替,遇到需要政治操作的政治資本的時候,大家又會開始討論「歷史」、「學歷史」重不重要。

竊以為,學歷史的過程,是個你對眼前人事物會多一點層次去思考和理解的訓練。

但重不重要,我老實說,我不認為每個人都「必須要」有這種能力。因為我覺得修冷氣機也很重要,但不用每個人都要懂水電工夫。

所以我一直很不懂為何,這十年來,台灣教育改革一直在開始引進各種法國、英國學派的歷史或是社科的學論進高中課程,要不斷強調「歷史」多重要,但是我們怎麼去對待這些學歷史、學社會科學出來的學子們的?

一邊給你無限希望,在高中時一直跟你說這種學術也是重要的;一邊你讀到後來才發現,這社會普遍不認為你會比過一個早餐店煎盤上,處理各項早餐游刃有餘的早餐店老闆娘。

所以不教書、不走出版、不走學術,回到職場的每一個歷史系畢業生,要是看到現行課綱這樣要高中生學史學方法,教到那樣的程度,應該會覺得瘋了吧。

其實高中生也至少要知道、要懂一件事情,那就是,其實這些加進來一堆的內容,一切不過也就是給學歷史出來的某些老師們,還有點熱情,還有一點發揮的空間。

(純屬個人感想)
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