總評「製造安娜」與感想——可恨之人必有可愛之處(無誤)上篇

上篇

Netflix上《製造安娜》(Inventing Anna)的最後,雖然我不是很滿意導演,或是編劇⋯刻意要用具同情與同理心的方式收尾;用安娜的辯護律師陶德,和報導記者(薇薇安)剛好初為人母的一種角度去切入對安娜的理解。

又或許導演或是編劇,某程度是想表達一種『共犯結構』吧——非常涂爾幹社會學的概念,意思是很多『詐騙』實際上是一場集合眾人的大『秀』(show);而在這當中參與的很多人,包括跟著去那趟摩洛哥之旅的安娜、安娜的閨蜜(瑞秋)及其朋友(南西),或多或少都從這場安娜大戲中,雖然也被安娜詐騙和牽連,卻也得到不少的好處。

而戲劇某程度想要說明,這場詐騙,安娜周旋在無數銀行與資金、銀行家(資金提供者)之中,可以成功說動這些所謂華爾街的投資、貸款夢幻組合們,其實這條線是一條深不見底的供應線。安娜只是很懂得抓到關於紐約、關於華爾街、關於美國金融想要的,所以她足以拿到、騙到,數多都是大家心照不宣下的一種折衝結果。

這個角度上,安娜很聰明,他確實是個『黠慧』的女孩。因為等到東窗事發的時候,這個環環相扣的結構,將會扣緊著每個參與者的名聲(名譽)和待遇,所以誰都不想承認自己被一個年僅25歲的姑娘給騙了,而且還變成這樣一個女孩行詐當中的『螺絲釘』——尤其當這些人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。

Money Talks, huh?

(待續)

發表留言